close

從一月中開始忙碌到三月中,上個星期五把年度的個案研究第一階段交給督導後,過馬路上大步歡呼跳躍,在公車上傻笑,生活速度得已慢下來,生活角度得已從學業、實習、個案中重新擴展至世界,拉回到自己身上。目前,離家七個月,在另一個國度生活學習,呼吸不同的空氣,吃不同的食物,上次Howard老爹看到我變瘦了,第一句話問:「妳是不是過窮苦學生生活?」於是我們碰面那天,就不停地被他餵東西吃。

「有嗎?」我倒不覺得,雖然聽到Howard的問題時,心裡酸了一下下,雖然叮嚀自己每日計帳算生活費,省錢可以去多上幾個工作坊,去看表演。英國本來許多蔬果都靠進口,我樂得吃當地生產的西洋梨、蘋果;有時覺得厭煩,於是鎬賞自己,買個西班牙進口的柳丁,非洲進口的李子;我愛逛當地的麵包店,站在各式甜的鹹的點心像我招手的玻璃櫃前慢慢欣賞,再跟櫃後的笑臉胖媽媽點個,鬆鬆酥酥的蘋果派,或是甜杏仁可頌,或是夾著現打鮮奶油和新鮮果醬的Scone,再一路啃回家。有時坐上公車,到Borough市場點個我目前吃過覺得是全倫敦最好吃的炸魚和薯條,就只灑鹽巴和醋,不加蕃茄醬,坐在泰晤士河岸吃完,若擔心熱量太高,再沿著河岸散步到查令十字路逛國家藝廊,逛各種書店,再以中國城買豆腐為結尾。

宿舍離格林威治搭公車只要十五分鐘,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和公園,都是散步好去處,我常週六下午念書念累了,搭上公車,先到市集買塊濃濃的布朗尼,一邊啃一邊晃到公園去,看松鼠愛吃又愛害羞地,跟拿著食物想要接近牠的人互相拉距著,看小孩如何跑跳歡呼哭泣,看樹葉隨著風的邀請而舞動,看各家不同的前院。

為什麼要出國念書?看世界仍不夠嗎?即使我拿到簽證,確認出國日期後,爸爸雖然老愛跟坐在他攤前,等待他做好一碗粥的客人誇耀:「我女兒拿英國外交部給的獎學金喔。」卻仍試圖用各種理由,比如找我第二個媽媽─大阿姨一起出動,說服我不要出國,就差沒有眼淚攻勢,倒是媽媽開明地說:「啊她的心啊嘸底在這,腳綁住也沒有用啊。」(請用台語念,才有體會語言之美。)

從2005年英國志工行回家後,一直想再出國念書,是為了什麼?我仍在想…好像是,繞了廣大世界幾個地方,接觸不同人不同文化後,回頭看看自己,回頭看看台灣,覺得自己想做些事,卻少了一個專業工具,或是說,缺少一個社會現實層面接受的文憑依據,可是又想念自己有興趣的,想起在種籽實小工作時,學藝術的同事提到藝術治療,我喜歡畫,但更喜歡身體的語言,2006年決定要念舞蹈動作治療,開始詢問各方意見、上網找資料,中途有人說我不是舞蹈專業背景,不能念舞蹈治療(很有趣的,目前班上兩個專業舞者,都對表演的技巧性需要拋開個人情緒,但舞蹈治療需要面對心理層面,而覺得困難、挑戰)要我打消念頭。是什麼堅持著?在異鄉,才發現,自己心裡,一種,無與倫比的勇氣。

這是一種找自己的過程,無論觸角怎麼延伸至世界各地,最重要的,是自己怎麼想,自己如何照顧自己,自己如何開放地與世界互動,流動的自己,到各種容器裡,都可以適應地轉換,但仍是自己,而不是關在自以為是的小窗口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ytoself 的頭像
    waytoself

    流動.身體.找自己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