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其他學習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幾天,看到一篇文章(連結如下),
讓獨特有個可靠的家
而在想一些問題:

「我本來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呢?」
「和我一同工作的個案,原本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呢?我是直接要矯正、修改他的行為?
還是可以接納他本來的樣子,能夠引導他,由他自己去找到自己,符合社會合理期待呢?」

老師、家長,用行為治療的方式,獎賞、懲罰制度孩子的行為,以達到行為改變(例如:集點點,做了什麼好的行為,可以得到點數,有了幾點後,可以換小禮物)我明白社會合理的期待,但那份期待,到底對一個孩子的本來樣子,是引導?還是發展?或是改變成大人要的樣子呢?

仍在想…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兩廳院和法國卡菲舞團合作─有機體 舞蹈表演2012

三月初的時候,看了這場表演,覺得很棒,和大家分享他們彩排時的短片。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10 Sun 2010 05:13
  • 簡單

最近,試著很多東西都自己做,做豆漿,做麵包,做蛋餅、蔥油餅,做飯給自己吃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月的第一個星期,經由Hello!UK網站訊息的轉寄,獲得幫白先勇編導的牡丹亭崑劇來英國首演現場工作翻譯的半義工機會。

從搭台到演出,經歷了一場中西文化交流、不同工作態度、不同經驗的洗禮。

中國蘇州崑劇院已演出牡丹亭一百多場,經驗、配備齊全,只是不說英文,所以在英國需要翻譯。
(非常興奮能進到倫敦的Sadler's Wells劇院後台一探究竟。Sadler's Wells是一間百年老劇院改建,在新的經理人經營下,轉型成專業的舞蹈表演場地,世界級的舞蹈表演團體在倫敦的首選表演場地。)除了需要東西或不了解場地之外,中國負責舞台的領導一拍手,人手一上都知道要做什麼,有時英國人晾在一旁,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清楚中國人到底搞什麼鬼。因為中國團實在太熟這部劇,幾乎什麼都自己來,連字幕機都從中國運來。中國團的大哥們,個個講話粗大氣,但碰到翻譯小姐我跟他們問好,馬上又轉成笑容滿面,輕聲細語地可愛。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趕計劃和報告和念書,
越來越覺得宿舍的厚重窗簾讓自己越沈重,
前天逛二手商店時,發現小熊維尼鄉村版(不像原本迪士尼版本那樣的花俏和豔麗)的窗簾,
看看長度和寬度都剛好適合,三鎊五,帶回家。
經過超市,看到當季的Daffodias小黃花,一起帶回家。


今早起來,覺得書和乾貨食物區實在太亂,有找東西的困擾,
花了一些時間,重新整理,發現,空間大許多,可以好好做事了。
真開心。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倫敦第一節中文教學課,滿好的。:)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不過要自己別高興地太早,嚐了點甜頭,六個學生只到了三個,上次看課程最皮的三個都沒到。)

早上拉開窗簾,外面是大太陽,讓人心情不至於陰暗。
(來到英國後,才發現天氣真的可以影響人,因為冬天的太陽可能一星期只能看到一天。
我想自己被台灣南部的好天氣寵壞了,頻頻抱怨英國的溼冷,現在只要看到一點點陽光,
就足以讓自己感動萬分。)

在走進學校大門的那刻,卻還有想轉身離開,拔腿就跑的動機,
還是告訴自己:「試試看,就試試看。妳可以的,就慢慢說,慢慢做。」
把自己推到門前,拉開門,走進去。

我覺得自己其實最擔心的,是那些小小孩們和家長們,
英文一個說得比一個快,我有時並不太能接得準確,還要多問幾次,
有趣的是,自己有時不自覺就用中文說明了,好像是之前在台灣教低年級的課,
可是現在我很難把這些東方面孔和說英文的嘴湊在一起。

這些孩子可能家長之一是台灣或中國或香港人,或是在這裡出生的第二代,假日被家裡送來學習中文,
不過,我慢慢摸出課程重點會放在聽和說,大部分家長期望孩子會說即可。
今天複習上學期另個老師教的前四課,才要他們寫你、我、他、是四個字各一次,就開始哇哇叫(還記得我們慘淡青春花了多少時間在練習寫繁體字?一筆一劃慢慢寫,少了任何一筆一劃就不是字了…)

這裡的一年級孩子,口語能力和反應,都比台灣的孩子要快,要豐富許多,
會主動提問,主動要求,主動問老師:「我們後半節課要做什麼?」「你是指這個意思嗎?」「我們可以做這個,然後就可以再做什麼那個,然後我們可以得到二個獎勵?」
(記得以前在台灣教的孩子,大多仍是停在老師發號司令,一一跟隨。)
不過補習才藝程度可能不輸給台灣孩子,今天學校發了一張二月某個星期六出遊的意願調查表,一個一個報上星期六早上要上鋼琴、小提琴…等。

孩子還是孩子,可能是因為經歷一學期換了二個老師,下課時,有個孩子問我:「妳下節課還會來嗎?」
讓我哭笑不得,趕快堅定地說:「會,當然會。」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國念書很苦嗎?
我想,某些程度,是的。
生活上的簡樸和欲求減少,不是苦,反而甘之如飴,因為從市場快結束時買各樣一英磅便宜蔬果,或到二手商店挖寶、找尋許多好貨,這些成為生活上的樂趣(唯一的苦,是每次扛著一星期的蔬果食物和生活用品走上坡時,就非常希望能有小叮噹的任意門,可以一穿越,就到宿舍);最需要適應的,最苦的,是心裡,這種苦,反而不是可以輕易解決的。

這種苦,包含著思念和掙扎;思念故鄉、思念家人、思念情人、思念朋友,思念熟悉的食物和味道和景色,我經歷或說正在經歷或說不時發作,卻沒有想回家,反而想體驗這種遙遠的距離所帶來的苦和思念。

人生總有許多抉擇時機,不同的轉折,讓人生轉向不同方向,讓自己或身旁朋友掙扎和反覆思考的,是獨自一人時,在想,做的這個決定和放棄的某些事物,會讓自己走向什麼方向呢?真是自己所要的嗎?

London eye and River Thames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沒有對錯,只有自己的想法,提醒自己要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這是系上學術技巧(Academic skills)的第一課(在舞蹈治療課程中,最後不交論文,但定期要交觀察報告、個案報告、實習心得報告,每個報告都有一些關聯,但文字字數要求和針對的重點都不同)讓我覺得非常新奇,和從小到大在台灣所受教育的經驗完全不同。

在台灣,老師把東西給學生,學生負責坐在底下聽、抄、寫、讀,即使到了大學,碰到有些老師想帶討論,可是大部分仍是學生冷冷地,不敢或是不知如何回應。
台灣教育讓學生習慣一直接收,可是從沒想過自己想什麼?如何表達?

而我們真有想過我們怎麼學習、在哪裡學習、學什麼嗎?
沒有。

可是這裡第一堂課,在正式進入學術學習和寫作前,老師希望學生在做任何學習(studying)之前,先想想學習技巧(studying skills):
1、 what are your associations with “studying”?關於學習,你會聯想到什麼?
2、 Where、when & how do you study?你在哪、何時、如何學習?
3、 Ritual and getting start 準備過程、儀式
4、 Leaving things out
5、 Chaotic/well-organized 你念書時情況混亂的/有組織的
6、 Deadline/plodding 期限
7、 List & time management 列表/時間管理

老師要學生分享,有學生說了自己的習慣,覺得熬夜念書是壞習慣,老師一再強調:「絕對,絕對,沒有對錯,只是要提醒你們,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時間,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沒有對錯,真好,只有自己的想法,讓討厭從小在學校被訓練追求唯一標準答案的我,覺得在學習之路上,開始往不同的方向前進。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