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覺得老師的經驗和角色像鬼魂糾纏著我,不時冒出在我工作的反應裡,
批評自己、給個案價值、解釋事情的角度,還是其實是所有從小到大被教導或內化的限制和束縛在困擾著我?
而在工作過程和寫個案報告中,我一直在想,治療師是真如佛洛伊德說得:
「像一張白紙,能單純地反應給個案所聽所見的。」嗎?
我一直在找,治療師和個案的界限、關係,治療師和老師,當中權威、角色的不同;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標題是:
' Therapist and Patient as ''Fellow Travelers''.'

這給了我很大的方向指引,治療師和個案,原來就是兩個共同旅行的人啊~好喜歡這樣的描述。
治療師沒有責任一定要解決個案的所有問題,或是要讓個案感受更快樂、更美好,或是治療師負責把事情弄得更完美;
治療師和個案都是人,共同面對人生的許多課題、正面、負面的感覺,治療師和個案能不能一同面對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呢?

開始帶團體後,雖然是小孩團體,但小孩更真實更直接地表達,我正在轉變著,從老師擔憂、生氣學生的角度,轉換著,可以包納,卻又能清楚看見和聽見發生什麼事。這樣的思考,讓我對自己家庭的有了更多不同角度的看法,每個成員都在一個位置,不平衡與平衡(爭吵與愉快)流動互換著,清楚看見每個成員,包含自己的,對自己、對每個成員、對我們家的期待,每個獨立個體都發展出自己,不绑在一起,可是又能互相支持,每個成員不強加期待在彼此身上,而如同那篇文章裡寫:「對未發現、未解決的問題要有耐心,去愛、看見問題本身,以及,去愛、看見問題者本身。」
很多時候,就是需要時間和過程來經歷、等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ytoself 的頭像
    waytoself

    流動.身體.找自己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