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師(台灣對所有師,包含治療師,都仍習慣歸類叫老師),你知道嗎?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他對敘述類的數學題目就是看不懂呢?」小堂(化名)的媽媽今天工作結束來接小堂時,跟我分享了這個疑問。「比如題目說:早上媽媽給小美二十元,小美去合作社買餅乾花了五元,下午在安親班又花了五元,晚上爸爸又給小美十元,所以現在小美有多少錢?像這樣的題目,他就算錯,算成十元?為什麼?」

今年小學一年級的小堂,自兩歲被評估為高功能自閉症,爸媽都很願意也一直很努力地帶小堂參加活動、進行各種治療。自閉症,我覺得,是孩子帶有的特有能力,孩子用他獨有的方式和角度,去認識自己、朋友、他人,和這個世界;其實,每個人,不也都有特別的能力,只是在主流價值中,仍需有更多開放的態度去看待所有孩子的特別之處。我在去年底開始和小堂工作,一開始仍在建立關係,小堂不太說話,自顧自地找、玩道具箱裡的道具,有時我幫他玩遊戲的動作或是姿態配上聲音,或是加大動作,從中去跟小堂建立連結和認識他。我很謝謝小堂的開放和信任,第三次開始,他對我的聲音有更多反應,也有更多互動,比如有次他一進門時,看到我就問我:「上次那些朋友呢?(他說道具們是他的朋友。)」然後我會說:「你可以打開箱子看看他們在不在裡面?」

聽了小堂媽媽說的後,我問:「媽媽有問過小堂怎麼想出答案十元的嗎?」媽媽停了一下,似乎若有所思地,慢慢點頭地說:「沒有耶…」
「那媽媽下次看小堂功課時,有機會可以問問小堂怎麼想的?我猜,他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說不定,在他的想法裡,真的就是這樣;然後媽媽可以再試著,跟小堂解釋,為什麼正確答案是這樣,是怎麼想出來,或許可以從中更了解小堂的想法。」我說。

在學業學習上,在主流價值上,或許,過程,是不重要的,只要能算出正確答案就好。我說了小堂的故事,只是覺得,雖然,有些孩子的獨特能力,會被主流價值否認和不接受,可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每個大人,有機會,能聽每個孩子,描述自己的想法,描述自己的故事,說說是怎麼想,感受到的是什麼,而不急著,用主流價值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全部符合,或許,多角形的孩子,不一定能放進正方形裡,可是,多角形,有著各種面貌,等待被發現和被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