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舞蹈治療的冒險旅程 (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Oct 29 Wed 2008 06:58
  • 進步

念書時,有進步獎,進步的依據可能是成續、學習態度等等,
但最近我在想,我們要怎麼看待進步呢?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2 Wed 2008 15:37
  • 隱藏

這一年,我們學習對象從孩童轉成成人。
我的實習,在劍橋,一間於1858年建立的精神病院。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我把治療師神化了。

或是說,把治療師跟老師等同,等於權威,等於沒有人可以打破、違逆。或許這跟我從小學習老師的印象、或是說自己當老師之後對自己的完美要求,而留下的記憶,覺得治療師也要這麼形成。

其實治療師跟老師,都是人,也都應有專業上的權威,更清楚說,應該是自己的界限。治療師是人,也有感覺,雖然在跟個案互動時,成為一面透明鏡子,或是一塊白布反映回去,但不代表治療師就是神,就是完美,上次我看到我的戲劇治療師在一起工作時,可能被某些場景或話觸動,而眼眶竟有了淚水,不明顯,我卻看見了,她沒有讓她流下來,只有在輕身時,輕輕地用手一抹。

我慢慢學習,治療師沒有站在比個案更高一層的位置,治療師跟個案一起工作,用感受,用各種方式傳達給個案,跟個案一同練習,各種引發心裡感受的課題。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問我舞蹈治療是真的跟個案跳舞嗎?

舞蹈,就文字原意解釋本來就是一連串的動作組合。而我們的身體也有記憶,也有聲音;英國舞蹈治療協會(Dance Movement Therapy)在今年六月將名稱從DMT改為DMP舞蹈動作心理治療(Dance Movement Psychotherapy)

個案拿著布包裹自己,個案拿著布揮動,個案在治療空間裡奔跑,這些,都是動作,都可以由治療師引導,跟個案分享、討論,進入更深的心裡世界。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第一年所有的實習都結束。
明天,第一年所有的年度報告都交出。

我在裝訂整理報告的當下,想起今天結束時,M離開治療空間,「Goodbye。」我說,他卻一句話也沒說,一眼也沒看我,走出房間。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May 08 Thu 2008 05:04
  • 過程

心裡,可以築起一道牆,一道看世界卻又批判世界的牆,一道把自己視野和心裡關閉的牆,可是,也可以把磚頭一塊塊搬下來,重新,建起一道和世界連結的橋。

從不知自己為自己設了多少限制?

有時,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想為自己做些事,想為自己說些話,可是卻又很理智地控制自己,那種掙扎和控制的矛盾狀況,重覆在心裡產生,透過身體,說話。

我相信,身體會記憶。透過味道、觸覺、聽覺、視覺,在心裡,在身體,留下所有記憶,不要以為什麼都不見了,不要以為有個神奇橡皮檫可以一抹全淨。所有,身體會像全世界最佳的記憶體,在不經意時,呈現出來。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個當下,我真的覺得無助。

對一個剛入門的治療師而言,那個當下,我再怎麼試著快速搜尋腦中有的理論,或是老師教任何技巧,可是那個當下我卻一片空白,真真實實地覺得,我很無助,我不知道要怎麼做。

我是不是覺得罪惡呢?因為我只是一個實習治療師,而什麼都不會做…只有真的,很無助…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那個當下,我真的覺得無助。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的班級,平常上課時間(英國小學早上第一節到十點,之後有半小時的休息)都按時從廣場回教室(我覺得,倫敦的公立小學,很像監獄,因為安全理由,鐵絲網高高圍起學校,大門沒有像台灣小學容易辨識,沒有警衛,要進門只有靠按電鈴,辦公室的人透過攝影機,看到人,搞清楚來意,才放人進去,下課遊戲的廣場是水泥地,樹和草都遠遠地,有一棵沒一棵地,在外邊孤獨地站立著,因為本來就融不進水泥地裡。加上學生清一色的制服,你看到一定也說像小孩監獄。),今天卻讓我在教室門口等了十五分鐘,才看到學生一個一個慢慢地跟在老師身後出現,我嗅到氣氛和大家都怪怪的,大家都不像平常地有說有笑。看到M時,整個人像被悲傷之神籠罩似的,從沒看過他這麼悲傷的神情,雙肩不再聳起,感覺僅有一線和雙臂連著,彷彿一拉就會垮掉。很難跟早上精神滿滿跟我說早安的他連在一起,雖然他說話總是平緩無起伏。

進到治療室裡,關起門前,還聽到M的老師大聲喊叫要學生注意上課。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4 Fri 2008 06:20
  • 亮燈

今天,小的經驗團體裡,開始大家談話時,我談到最近自己像走在黑暗裡,於是,在舞動時,我真的索性閉上眼,想體會在黑暗裡行走,謝謝團體裡的成員,幫我,讓我感到安全,無後慮地,去體會黑暗。

雙手不斷地向前摸索,碰到同伴、碰到白板、碰到窗簾,尤其是被窗簾包圍困住時,可能是一時的驚嚇,我馬上大叫:Help! Help! I need Help!!

同伴馬上把我拉出窗簾,我又恢復黑暗行走。

習慣了黑暗行走後,Sue拉開遮住我眼前的布,突然覺得,是時候,為自己睜開眼,也為自己點一盞燈,或循著前方的亮點前行。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程中有每星期一次的小團體,也有一個月一次的一、二年級大團體的部分;團體大小會有不同的東西出現。

通常是大家圍圓圈圈坐,談談話後,大家起身舞動,看看會帶給自己什麼?或有會有什麼出現?

今天主題,是「present」,Where are you in the present?
我覺得,自己的心已在漂回台灣的海上,覺得,自己值得送自己這個無價的大禮。

舞動的一開始,暖身由教動作分析的Marina,要大家用身體的頭、尾(屁股)帶動自己身體,第一首音樂,是久石讓的音樂,有一點點,觸動了自己心裡;第二首,Enigma樂團「Return-to Innocence」,前面就是郭英男吟唱的「老人飲酒歌」,平常只在我房裡出現的音樂,現在出現在,英國,大空間裡,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卻深深地,讓我彎下腰,舞動著身體,低著頭,眼淚卻開始止不住地掉落…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幾天,倫敦天氣,一下子大太陽,一下子狂風暴雨,問問英國人,也都只是笑笑地:
「你知道的嘛,就英國天氣,很奇怪對吧…」似乎,這種奇怪,早已見怪不怪。如同英國人,看似禮貌,但許多動作和言語背後的意思,小小島居民無法接近和了解的。

這幾個月下來,從申請獎學金的計劃開始,一直到最近完成的個案研究,在中文和英文來去,試著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知不覺累積的疲累,這星期開始,慢慢地釋放,這幾天,晚上九點、十點就不支倒床…我覺得,在恢復自己生活知覺,想好好為自己煮一頓飯,想好好聽音樂,想好好想旅行的事,想念台灣的海水和山。

同學問我:「有沒有覺得失落?」
沒有。我只覺得,個案仍在進行,我只是到一個階段,先回到自己,把觀看的距離拉遠。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1 Tue 2008 00:42
  • 拯救

治療師和老師有什麼不同呢?老師可能會有春風化雨之想,要化育每個學生。
可是治療師,不負責救個案,那治療師做什麼呢?很好的問題…
反映看到的聽到的給個案,引導個案去想,去重新看自己,不告訴個案,不建議個案要怎麼做。

但老師當久了,看到學生呼叫,總是想去拉一把…

M是一個黑人五年級學生,個頭在班上算大隻,可能是他語言發展遲緩的歷史,
他的聲音、說話,話不多,可是每次說,卻好像什麼東西,不知哪裡阻塞住了,有時我聽得不太清楚,一同工作快十次,慢慢地,他開始表達地更多,說得更多,表情更豐富;

我們最近常玩,在空間裡互丟球、飛盤,有時掉到雜物櫃後,在他跑去撿的過程中,
某一次,他停在桌子上,望著窗外,我興起問他:「M,那裡風景如何啊?」
他又是招牌表情,靦腆地笑笑,說:「Fine.」球當然還是不停地在掉落在空間裡不同的雜物櫃後(這是一間被歸為置物空間的音樂教室)他爬上爬下,鑽來鑽去,撿球,我開始慢慢加入各樣聲音,行程描述,問他我可不可以加入他的行程。

不知為何,某次,他跳進我們想像的海裡要撿球,竟翻身,雙手掙扎狀,像溺水樣,
我站在另一頭,問:「你需要幫忙嗎?」他仍不停地雙手掙扎著,
我跳進去,把他救上我們想像的岸邊,然後兩個人都想像很累地喘氣著,
他呼叫了三次,我一次一次問,一次一次把他撈上岸,

轉化的部分(主要部分透過動作、故事、遊戲,需要之後,留些時間,讓治療師和個案,能轉化、消化剛剛的發生;
M不想畫不想說,只想再重新走一次旅程;途中挖到一支麥克風,我變成Interview,問他:
「最喜歡哪個部分?哪個部分最困難?」
:「游泳那個部分。」
「不會啊,你游得很好啊。」老師又上身了。
「是啊,可是,我覺得仍很困難。」M小小聲地有點氣餒地說。
「喔,可是你有記得呼叫,你需要幫忙啊。」
M點點頭。
「那你下次就知道,你有困難時可以呼叫喔。」

我所說的,怎麼樣都覺得怪;直到星期五跟督導開會,督導笑著問我:
「妳為什麼要解救他呢?」
「他的動作表示他需要幫忙啊。」
「他有呼喊他需要幫忙嗎?」
「他沒說…」
「溺水的動作可能是在表示,他有時會有這樣的掙扎、痛苦,但不是要急著拯救,或許,可以先讓他經歷,讓他知道, 這些掙扎、痛苦是可被接受的,在這裡,是可以安全被釋放的。」

「先讓他經歷?」
「嗯,讓他經歷,知道,其實,在水裡,沒有那麼可怕的。」

我最會的,就是常用想像把事情想像太可怕好幾百倍先嚇自己?
可是,從未好好看看事情,和自己的情況,和恐懼,和害怕,其實,沒有那麼可怕。
可以,帶著同行前進的。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個案報告旅程進行到六千多字了,接近三分之二完成了,
很有趣的,許多東西、反映,卻是在一半旅程四千多字時才慢慢出現,
這樣從蜘絲馬跡、個案各種細微動作、反應、整個單位環境,各種線索,
慢慢地,拼湊出,關於個案清楚的圖象…

今天偷個小閒,看了「潛水鐘與蝴蝶」電影,從書的文字,轉化成立體的影像,
當一個人有感覺有意識,只是無法表達時,跟世界是完全隔絕嗎?是,又不是;
就這樣躲在身體裡面.背後,看見外在身體形體卻無法被人溝通內心…
每個人都有懷著被看見的心願,是嗎?

當我拼湊出個案的圖象和猜測個案想表達的意思時,
覺得,個案不再是躲在身體裡,而是與自己的書寫有鮮明的連結。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覺得老師的經驗和角色像鬼魂糾纏著我,不時冒出在我工作的反應裡,
批評自己、給個案價值、解釋事情的角度,還是其實是所有從小到大被教導或內化的限制和束縛在困擾著我?
而在工作過程和寫個案報告中,我一直在想,治療師是真如佛洛伊德說得:
「像一張白紙,能單純地反應給個案所聽所見的。」嗎?
我一直在找,治療師和個案的界限、關係,治療師和老師,當中權威、角色的不同;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標題是:
' Therapist and Patient as ''Fellow Travelers''.'

這給了我很大的方向指引,治療師和個案,原來就是兩個共同旅行的人啊~好喜歡這樣的描述。
治療師沒有責任一定要解決個案的所有問題,或是要讓個案感受更快樂、更美好,或是治療師負責把事情弄得更完美;
治療師和個案都是人,共同面對人生的許多課題、正面、負面的感覺,治療師和個案能不能一同面對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呢?

開始帶團體後,雖然是小孩團體,但小孩更真實更直接地表達,我正在轉變著,從老師擔憂、生氣學生的角度,轉換著,可以包納,卻又能清楚看見和聽見發生什麼事。這樣的思考,讓我對自己家庭的有了更多不同角度的看法,每個成員都在一個位置,不平衡與平衡(爭吵與愉快)流動互換著,清楚看見每個成員,包含自己的,對自己、對每個成員、對我們家的期待,每個獨立個體都發展出自己,不绑在一起,可是又能互相支持,每個成員不強加期待在彼此身上,而如同那篇文章裡寫:「對未發現、未解決的問題要有耐心,去愛、看見問題本身,以及,去愛、看見問題者本身。」
很多時候,就是需要時間和過程來經歷、等待。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6 Tue 2008 15:46
  • 嚴格

我們,是不是都對自己太嚴格、要求太多的人呢?

最近學校請實習單位做我們的實習評鑑,共六個開放性的問題,不打成績,
我的星期二實習負責人,要我自己先寫,她再補上去,
真是怪,要自己評價自己,怎麼寫呢?在這個過程中,學了多少?做了多少?每個問題,我只短短地寫了一、二句,
結果,負責人回來的信函,把回答的其他空間都補滿了,她寫出的讚美和觀察,說我太謙虛,建議我,再多花些時間,好好想想和反映自己的學習進步和獨特。她覺得,這是件值得為自己做的事。

可能是趕著獎學金申請、個案報告,沒有時間好好看自己,或是沒有真正看見自己?
常擔心不夠專業、不夠努力、不夠廣、不夠深、還要學習更多;可是忘了回頭去看這路程,走得如何?自己的變化?
所以就如同之前常常跟大熊唉呀唉呀,自己擔心東擔心西…學術性、實用性的學習,如何反映在自己?與自己連結?

我們是不是都忙著忙著,也都忘了最有價值的自己?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1 Thu 2008 05:40
  • 家庭

Family Tree

Difference Day,不上課,一整天的工作坊,今天,老師們待大家一坐定,就開門見山地宣佈主題:「家庭」(哇,一開始就來大主題啊…我漸漸發現,老師們很有趣,發現學生的不同能耐,就會按不同程度,出不同課題,挑釁不同程度,可是又能接納包含所有的發生。)接著要大家用半小時畫下心中「家庭」的圖象,我仍坐在圓圈上,看大家紛紛往中央前去拿A3大小的紙,色筆、蠟筆;心裡對於這麼大這麼重這麼個人的主題,雖然頭腦清楚,可是仍有點像清晨剛醒來,需要時間慢慢將頭腦、身體、心裡慢慢喚醒,集中注意的感覺。

有人反應,這麼私人的主題,似乎不太適合在大團體(二個年級加起來,共有二十幾個)裡分享,Sue提醒,就看自己想分享到哪。但在治療師訓練期的我們,除了拚命了解個案、理論,最重要的,也要了解自己。家庭,往往是影響一個人最深的根源。

我找了個靠近暖氣的角落,面對窗戶,第一個出現在心裡的圖象,是我們全家坐在車裡,走在人生道路上,對於小我十歲的弟弟,像突如其來的外星人,可是他是內斂卻又自己做很多奇奇怪怪又有趣的事,所以沒放在原本的全家車裡,就讓他在車頂跳躍吧!

媽媽是個彩色旗子,照顧著全家,又在我們失去方向時,知道要往哪走;爸爸總是自己想著許多計劃,有時不太跟家裡說,悶在心裡,轉啊轉;我喜歡自己的流動,加上多變色彩;我和大姐,就像電視打開收不到訊號,失去連結,唯一的連結,是血緣。

小時候我是爸爸心愛的小女兒,擁有坐在全家依靠的野狼125的油箱上的獨一特權,抓著後照鏡,被爸爸握著把手的雙手環繞著,這是種可以往前看世界,大聲呼嘯,卻又不擔心被風吹走,後有依靠的安穩;爸爸又像超人,小時候搗蛋又愛哭常被媽媽氣得追著打的我,知道只要盡力吶喊或能躲在門縫後撐到爸爸出現,就能被爸爸一手高舉,看爸爸另一手如何阻擋媽媽的棍子。

小時候難睡的我,總是半夜醒來睡不著,需要ㄙㄛ著媽媽的柔軟肚子才能安穩睡去,可是變成媽媽被我騷擾,於是,我的手總在匍匐前進和被媽媽發現,捏或打的混亂間遊移,忘了自己又怎麼睡著的。

直到2005年在英國一年當義工結束回家,在機場見到前來接機的爸媽,一年不見,驚訝地發現,怎麼老這麼多這麼快?才發現,自己從那個愛坐野狼125、愛ㄙㄛ媽媽肚子的小孩,變成現在,開始覺得自己很美的大人。而這次2007年出國念書,心裡仍是牽掛家裡,可是,某種自己支持自己的力量也慢慢茁壯。

我一直是大姐後的小跟班,從能坐在她的小腳踏車後拉著她衣服在村子裡繞來繞去,小學、國中跟著她身後走路、騎腳踏車上課,高中漸漸地,感受有個表現優秀的姐姐的壓力,開始,想走自己的路。

第一次看到小我十歲的弟弟,從媽媽的肚子裡,出現在醫院的育嬰室裡,一種對新生命好奇又感到莫名其妙的感覺,記得自己趴在窗戶上,心裡想:「你是誰啊?你就是我弟弟啊?你剛從我媽媽肚子裡出來啊?」忘了打聲招呼。

畫裡的弟弟和我同樣色彩鮮艷,可能是彼此對話最多,互相幫忙,互相看見彼此的成長,以及他容忍我的突發壞牌氣。

等到大學畢業,發現自己想看、想探索世界的欲望,漸漸超過家庭裡的支援,於是,開始自己鋪路,自己找尋各種方法,去看世界,去探索;一開始,在美國當交換學生或旅行時,短暫時間充滿新鮮和好奇,沒有時間想家;卻在英國當義工那一年裡,不時地,想起媽媽煮的家常菜、爸爸過年好菜、家裡的樣子,雖然舊,可是有著從小到大的回憶,那個自己失足滾下來的樓梯,那個自己躲避的儲藏室,那張我們未長大前,可容納一家四口的木板床;一種生理的分開,一種心理最深的連結與想念。

(以上這些,我都在之後回到房間,才一一反應出來);畫畫時間後,分成小組彼此分享畫,然後創造出一段動作來呈現和連結;我們這組有著臍帶意象,用圍巾串成,在之間舞出彼此的故事、經驗。對於大多的呈現,不離家庭的支持、紛擾、爭吵,家庭,可是影響我們初與世界接觸的經驗,及長大對應世界的反應。

想起「我的家庭真可愛」這首歌,一唱起,大家都被旋律和我翻譯的內容逗笑了;這是個理想,所有的文化、宗教都有對家庭的理想圖象及期許和意義,但所有升起的問題,應該也是這當中,需要面對的一部分,也是需要平等對待。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6 Sat 2008 15:17
  • 界限

最近在重新學習拉清自己的界限。而當有人踩進我的界限時,我可以如何清楚表達而又有禮貌?其實我時候被別人踩進界限時,我會很生氣,很不舒服,可是我沒有說,只是很有禮貌地微笑、點頭、回應…然後接著只好在治療師那裡生氣、罵髒話…分清楚自己可以分享什麼?每件事嗎?每個自己的部分嗎?跟朋友和好朋友的不同?然後我發現自己,在改變,想更接近自己想說的,想做的,想更直接和不用擔心別人想法的…擔心沒有禮貌…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星期五跟老板開會時,結束時,老板為鼓舞低潮的氣氛下的我們,說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我很少讚美妳們,但我覺得,目前初入治療的妳們,都已經做得很好,妳們都很努力,都很盡力在從治療這個領域,要抓住什麼,但就像毛毛蟲變成蝴蝶過程,在繭裡需要時間,需要等待,不能說:「你明天就給我出來。」然後就變成蝴蝶飛出來。妳們需要過程,需要時間和空間,很多時候,不是努力就可以的,更需要耐心等待。有時候,就放自己一馬,做些自己覺得快樂的事。」

植物生長,需要水、陽光、空氣、土地,生命成長,需要更多等待;談感情也是啊,有時候,再怎麼努力也不行,只能互相尊重,互相接受,留給時間和空間,留給過程,慢慢地,經過。

申請獎學金所有文件都做好,自己,又走過一個過程。

過程中,念了更多資料,和不同人討論,經歷自己對競爭、人際、分享的寬度和自己的界限,重新學習架構自己的計劃;現在,人放鬆了許多,雖然還有接下去的學校個案報告需要交,但覺得,往另一個過程前進和等待;現在,我只想,用祝福,送出自己的計劃。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技巧課,Sue讓大家玩角色扮演;
二人一組,一人是個案,一人是治療師,
Sue給扮個案的人小紙條,上面寫著各種情況,個案需在不能言語溝通(手語也不行)情況下讓治療師知道要表達的意思;
治療師需要去試,去將個案的動作、表情等化成語言,和個案溝通,猜個案的意思;

我先拿到的情況是:「你有頭痛而且你想去看護士。」一下子接到指示,突然不知如何演,我只把手放在頭上,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在特殊學校工作經驗豐富的Preetha很快地猜中頭痛的意思,接下來要怎麼演「我要看護士」呢?先把自己轉向門口,拉著她的手,慢慢往門口移動;Preetha猜了「你想出去?」「你想回教室?」「你想去看醫生?」就猜中了…

換Preetha拿指示,Sue提醒我們:「不要太簡單的。」
開始。

我看著她坐著晃啊晃,先是笑笑,「妳今天很快樂喔~」「妳的笑容很漂亮。」她的兩雙手指慢慢敲地上,慢慢移動,我也學她的動作,她手指靠近我,我們扣住手指,這時Sue過來,摸摸我的背,慢慢溫和地說:「不要Mirroring或Engaging太久,要試著說些意思,猜些意思。」我似乎被點了一下,開始說:「妳想讓我看妳的手?妳的手怎麼了?」我們手指依舊扣著,手翻來翻去的。最後時間到,我仍沒猜中意思。答案是:「我想要擦指甲油。」

我和Preetha分享,不知這跟個人經驗是否相關?因為我不擦指甲油,沒有想到這個部分。她點點頭,也同意我的意見。

Sue聚集大家,先要大家說說當治療師猜不出個案意思的感覺;
挫折、難過、生氣等等負面的感覺。我說要有耐心,Sue問我什麼意思,我說明,有耐心等待答案。
Sue略帶意味地說:「可是有時候太有耐心,個案就會關閉溝通囉!」Sue提醒大家,最基本的,是要找到個案說Yes/No的表達方式;治療師需從個案提供的各種線索(臉部表情、動作…等),去猜、去說、去漸漸集中個案要表達的意思,才有可能慢慢一點一滴地建立有關個案的訊息,更需要給個案溝通的權力。

這次功課是,Sue要我們想想,自己靠什麼感覺記憶或回味事情?味覺?聽覺?視覺?等等等…
我們有可能不用任何感覺或證據來記得事情嗎?

wayto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