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女生在大馬路上哭到不行,我們需要做什麼嗎?給她一張面紙?留給她個人空間?我自己也不知道…
每個星期五,實習加上(為節省交通費)到需要轉三次公車和一次地鐵,共兩小時車程的督導家開會,一整天下來,雖然每經督導'開示',收獲滿滿,但常是累得不想說話。
今天,星期五,忙碌一整天,放鬆後,個人情緒湧起,加上沒有趕上公車(倫敦有些公車司機非常'守法',只要車門一關上,即使還未離站,即使你已到門口,怎樣死命拍門,他不開門就不開,硬生生地從你面前開走。)莫名地,沮喪地靠著牆,在公車站牌旁哭了起來,覺得有帽子遮住,誰都看不到,眼淚就像在比賽似地拚命地掉下來。
忘了哭了多久,只記得手上的大張餐巾紙溼了一半,下班公車來了,就在緩緩上公車時,突然,我身旁一個大約二十出頭,綁馬尾的女生溫柔細細的聲音問
:'Are you OK? Do you need any help?'
我嚇了一跳,一時口吃:' No, I am ...fine.....Just some personal......'
她微笑,點了點頭說:' Hmmm.....Don't worry. Bus is coming.'
雖然自己有點錯愕,但心裡對於她的小小問候,是謝謝的。
- Mar 08 Sat 2008 05:26
陌生人的問候
- Mar 07 Fri 2008 06:18
Reflecting
舞蹈動作治療中,常用的技巧,Reflecting,反映;
治療師直接,將動作的表達,動作、言語等等,沒有詮釋,沒有加入自己的意思,反映給個案他所見所聽所感受。
一種很單純的技巧,卻很難。
我們本身都有自己的價值觀、看法、態度;而治療師需要對個案接納,他所有的感受、知覺,都是被治療師接納。
而我接納了自己的心嗎?不急著批判自己嗎?
我常在想,別人向我的心裡丟進一顆顆大小不的石子,一波波漣漪後,留下的是什麼?
我自己仍被影響嗎?我反應有過度嗎?
為什麼反應這麼過度呢?為什麼一直這麼擔心呢?
擔心石子一直被丟進來嗎?擔心我的心不平靜嗎?
自己的心,是自己的,需要找回自己的心,我反映什麼給自己?
不受任何人的話、動作的影響,
相信,自己有力量,
相信,身體和心裡的連結,
相信,最單純的意念,
相信,自己最單純的行動,
相信自己,相信你。
- Mar 07 Fri 2008 01:48
脆弱
「當人以脆弱、沒有防衛的方式呈現自己時,就是自我坦露,可以與別人有親密的接觸,沒有心機、欺騙或操縱,他們的關係是真誠的,他們的愛包含極度的脆弱。在這種處境中,可能會覺得焦慮、不確定、不安,但也是與人同在、自我坦露、可以產生真實接觸的處境。」~關係花園
現在,才真的了解這個意思和心境
可是,真是如此嗎?
我會接納自己嗎?
我會被你接納嗎?
- Mar 06 Thu 2008 14:45
接受好的自己 接受不好的自己
我接受 好的自己
我接受 不好的自己
我接受 回到自己中心的自己
看見一個深深的黑暗 等待自己去探究
我接受 回到自己的焦點 看看自己 接受和喜歡所有自己的表達
因為 這就是我 真實的樣子
焦慮 恐懼 冒險 歡喜 擔憂 勇敢 開朗
我接受 擁有大地保護色的自己
我接受 擁有熱情紅色的自己
我接受 擁有冒險金色的自己
我接受 擁有直率白色的自己
我接受 擁有深邃黑色的自己
我接受 擁有陰暗灰色的自己
我接受 擁有開放藍色的自己
我接受 擁有溫和鵝黃色的自己
我喜歡 自己是需要躲藏在你背後的小女孩
我喜歡 自己是需要生氣哭喊怒罵的兇猛獅子
我喜歡 自己是需要跟你對話跟你連結的金星女人
我喜歡 自己是需要旅行看世界找尋能量的好奇寶寶
我找尋 自己與自己生命的地圖 若是在任何關卡迷路了 我至少知道 怎麼繼續往下走
- Mar 04 Tue 2008 15:28
個案報告的旅程
我的個案報告旅程進行到六千多字了,接近三分之二完成了,
很有趣的,許多東西、反映,卻是在一半旅程四千多字時才慢慢出現,
這樣從蜘絲馬跡、個案各種細微動作、反應、整個單位環境,各種線索,
慢慢地,拼湊出,關於個案清楚的圖象…
今天偷個小閒,看了「潛水鐘與蝴蝶」電影,從書的文字,轉化成立體的影像,
當一個人有感覺有意識,只是無法表達時,跟世界是完全隔絕嗎?是,又不是;
就這樣躲在身體裡面.背後,看見外在身體形體卻無法被人溝通內心…
每個人都有懷著被看見的心願,是嗎?
當我拼湊出個案的圖象和猜測個案想表達的意思時,
覺得,個案不再是躲在身體裡,而是與自己的書寫有鮮明的連結。
- Mar 03 Mon 2008 18:20
相信與祝福
我決定 相信自己 堅定自己的意念 確信自己的行動
其他 就交給上天去安排
身體和心靈的連結 越來越接近
相信 所有的因子碰撞在一起 是為了成就某些事
- Mar 02 Sun 2008 17:22
著根與流動
發現 自己有些感覺 卡住在心裡和胸口
發現 自己和自己失去連結
感到寒冷
想起 舞蹈治療裡 腳跟身體的連結 是自我意識的著根 立足 連結
我起身 用喜歡的柑橘精油 混著淚水 和呼吸 拚命按摩 摩擦 自己的雙腳 雙腿
盼能傳達給自己 自己的真實存在 在當下 在這裡 自己在這裡 支持 自己
用呼吸 用跳舞 用動作 讓感覺 讓自己 流動 不是停留在頭腦裡 反覆無意義地害怕和思考
找回了自己的感覺 重新站在此時此刻
- Mar 02 Sun 2008 14:25
Analyse
Close your eyes
Close your eyes
Breathe the air out there
We are free, we can be wide open
For you open my eyes
To the beauty I see
We will pray, we will stay
Wide open
Don't analyse
Don't analyse
Don't go that way
Don't lead that way
That would paralyse your evolution
Don't analyse
Don't analyse
Don't go that way
Don't lead that way
That would paralyse your evolution
La la la
This greatest moment
La la la
The strangest day
La la la
The greatest love of them all
La la la
This greatest moment
La la la
The strangest day
La la la
The greatest love of them all
Close your eyes
Close your eyes
Breathe the air out there
Fantasize, fantasize
We are open
For you open my eyes
To the beauty I see
We will pray, we will stay
Together
La la la
This greatest moment
La la la
The strangest day
La la la
The greatest love of them all
La la la
This greatest moment
La la la
The strangest day
La la la
The greatest love of them all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 Mar 01 Sat 2008 18:56
斷裂的過程
斷裂之後 是什麼呢
某種熟悉的場景出現 某種熟悉的對應方式出現
哭喊 痛苦 掙扎 否認 接受
可是 我發現 自己不一樣了
不是急忙揮手躲避 不是急忙全盤否認 不是慌張地收拾 不是慌張地逃離
而是 可以真真實實地 面對和承認 重新經歷不同的真實 才是生命
- Mar 01 Sat 2008 14:06
斷裂
有件事發生了 或是說浮現了
於是,自己,產生斷裂
我把感覺和身體和頭腦的連結、反應清理或是push自己到只有
寫個案報告的我,只存在於個案報告
於是斷裂
我在我的手伸不直,洗澡轉身都會撞到牆的小不拉幾太空間浴室裡哭喊
彷彿自己困在一個盒子裡
吶喊著 我要出去
捶打著鏡子 看自己哭喊的樣子 一種真實的存在 於 我的身體裡
''嘿!妳出來了啊'' 我心裡小聲這樣的說
''我要出去''真實的存在說
才發現 門輕輕一推 就有一個出口
可是 我一直沒發現 門 在背後
- Feb 28 Thu 2008 07:50
Fellow Travelers
一直覺得老師的經驗和角色像鬼魂糾纏著我,不時冒出在我工作的反應裡,
批評自己、給個案價值、解釋事情的角度,還是其實是所有從小到大被教導或內化的限制和束縛在困擾著我?
而在工作過程和寫個案報告中,我一直在想,治療師是真如佛洛伊德說得:
「像一張白紙,能單純地反應給個案所聽所見的。」嗎?
我一直在找,治療師和個案的界限、關係,治療師和老師,當中權威、角色的不同;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標題是:
' Therapist and Patient as ''Fellow Travelers''.'
這給了我很大的方向指引,治療師和個案,原來就是兩個共同旅行的人啊~好喜歡這樣的描述。
治療師沒有責任一定要解決個案的所有問題,或是要讓個案感受更快樂、更美好,或是治療師負責把事情弄得更完美;
治療師和個案都是人,共同面對人生的許多課題、正面、負面的感覺,治療師和個案能不能一同面對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呢?
開始帶團體後,雖然是小孩團體,但小孩更真實更直接地表達,我正在轉變著,從老師擔憂、生氣學生的角度,轉換著,可以包納,卻又能清楚看見和聽見發生什麼事。這樣的思考,讓我對自己家庭的有了更多不同角度的看法,每個成員都在一個位置,不平衡與平衡(爭吵與愉快)流動互換著,清楚看見每個成員,包含自己的,對自己、對每個成員、對我們家的期待,每個獨立個體都發展出自己,不绑在一起,可是又能互相支持,每個成員不強加期待在彼此身上,而如同那篇文章裡寫:「對未發現、未解決的問題要有耐心,去愛、看見問題本身,以及,去愛、看見問題者本身。」
很多時候,就是需要時間和過程來經歷、等待。
- Feb 26 Tue 2008 15:46
嚴格
我們,是不是都對自己太嚴格、要求太多的人呢?
最近學校請實習單位做我們的實習評鑑,共六個開放性的問題,不打成績,
我的星期二實習負責人,要我自己先寫,她再補上去,
真是怪,要自己評價自己,怎麼寫呢?在這個過程中,學了多少?做了多少?每個問題,我只短短地寫了一、二句,
結果,負責人回來的信函,把回答的其他空間都補滿了,她寫出的讚美和觀察,說我太謙虛,建議我,再多花些時間,好好想想和反映自己的學習進步和獨特。她覺得,這是件值得為自己做的事。
可能是趕著獎學金申請、個案報告,沒有時間好好看自己,或是沒有真正看見自己?
常擔心不夠專業、不夠努力、不夠廣、不夠深、還要學習更多;可是忘了回頭去看這路程,走得如何?自己的變化?
所以就如同之前常常跟大熊唉呀唉呀,自己擔心東擔心西…學術性、實用性的學習,如何反映在自己?與自己連結?
我們是不是都忙著忙著,也都忘了最有價值的自己?
- Feb 21 Thu 2008 05:40
家庭
Family Tree
Difference Day,不上課,一整天的工作坊,今天,老師們待大家一坐定,就開門見山地宣佈主題:「家庭」(哇,一開始就來大主題啊…我漸漸發現,老師們很有趣,發現學生的不同能耐,就會按不同程度,出不同課題,挑釁不同程度,可是又能接納包含所有的發生。)接著要大家用半小時畫下心中「家庭」的圖象,我仍坐在圓圈上,看大家紛紛往中央前去拿A3大小的紙,色筆、蠟筆;心裡對於這麼大這麼重這麼個人的主題,雖然頭腦清楚,可是仍有點像清晨剛醒來,需要時間慢慢將頭腦、身體、心裡慢慢喚醒,集中注意的感覺。
有人反應,這麼私人的主題,似乎不太適合在大團體(二個年級加起來,共有二十幾個)裡分享,Sue提醒,就看自己想分享到哪。但在治療師訓練期的我們,除了拚命了解個案、理論,最重要的,也要了解自己。家庭,往往是影響一個人最深的根源。
我找了個靠近暖氣的角落,面對窗戶,第一個出現在心裡的圖象,是我們全家坐在車裡,走在人生道路上,對於小我十歲的弟弟,像突如其來的外星人,可是他是內斂卻又自己做很多奇奇怪怪又有趣的事,所以沒放在原本的全家車裡,就讓他在車頂跳躍吧!
媽媽是個彩色旗子,照顧著全家,又在我們失去方向時,知道要往哪走;爸爸總是自己想著許多計劃,有時不太跟家裡說,悶在心裡,轉啊轉;我喜歡自己的流動,加上多變色彩;我和大姐,就像電視打開收不到訊號,失去連結,唯一的連結,是血緣。
小時候我是爸爸心愛的小女兒,擁有坐在全家依靠的野狼125的油箱上的獨一特權,抓著後照鏡,被爸爸握著把手的雙手環繞著,這是種可以往前看世界,大聲呼嘯,卻又不擔心被風吹走,後有依靠的安穩;爸爸又像超人,小時候搗蛋又愛哭常被媽媽氣得追著打的我,知道只要盡力吶喊或能躲在門縫後撐到爸爸出現,就能被爸爸一手高舉,看爸爸另一手如何阻擋媽媽的棍子。
小時候難睡的我,總是半夜醒來睡不著,需要ㄙㄛ著媽媽的柔軟肚子才能安穩睡去,可是變成媽媽被我騷擾,於是,我的手總在匍匐前進和被媽媽發現,捏或打的混亂間遊移,忘了自己又怎麼睡著的。
直到2005年在英國一年當義工結束回家,在機場見到前來接機的爸媽,一年不見,驚訝地發現,怎麼老這麼多這麼快?才發現,自己從那個愛坐野狼125、愛ㄙㄛ媽媽肚子的小孩,變成現在,開始覺得自己很美的大人。而這次2007年出國念書,心裡仍是牽掛家裡,可是,某種自己支持自己的力量也慢慢茁壯。
我一直是大姐後的小跟班,從能坐在她的小腳踏車後拉著她衣服在村子裡繞來繞去,小學、國中跟著她身後走路、騎腳踏車上課,高中漸漸地,感受有個表現優秀的姐姐的壓力,開始,想走自己的路。
第一次看到小我十歲的弟弟,從媽媽的肚子裡,出現在醫院的育嬰室裡,一種對新生命好奇又感到莫名其妙的感覺,記得自己趴在窗戶上,心裡想:「你是誰啊?你就是我弟弟啊?你剛從我媽媽肚子裡出來啊?」忘了打聲招呼。
畫裡的弟弟和我同樣色彩鮮艷,可能是彼此對話最多,互相幫忙,互相看見彼此的成長,以及他容忍我的突發壞牌氣。
等到大學畢業,發現自己想看、想探索世界的欲望,漸漸超過家庭裡的支援,於是,開始自己鋪路,自己找尋各種方法,去看世界,去探索;一開始,在美國當交換學生或旅行時,短暫時間充滿新鮮和好奇,沒有時間想家;卻在英國當義工那一年裡,不時地,想起媽媽煮的家常菜、爸爸過年好菜、家裡的樣子,雖然舊,可是有著從小到大的回憶,那個自己失足滾下來的樓梯,那個自己躲避的儲藏室,那張我們未長大前,可容納一家四口的木板床;一種生理的分開,一種心理最深的連結與想念。
(以上這些,我都在之後回到房間,才一一反應出來);畫畫時間後,分成小組彼此分享畫,然後創造出一段動作來呈現和連結;我們這組有著臍帶意象,用圍巾串成,在之間舞出彼此的故事、經驗。對於大多的呈現,不離家庭的支持、紛擾、爭吵,家庭,可是影響我們初與世界接觸的經驗,及長大對應世界的反應。
想起「我的家庭真可愛」這首歌,一唱起,大家都被旋律和我翻譯的內容逗笑了;這是個理想,所有的文化、宗教都有對家庭的理想圖象及期許和意義,但所有升起的問題,應該也是這當中,需要面對的一部分,也是需要平等對待。